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科技创新

油气新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聚集了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优青等在内的各类专家人才,以油气放电冲击波增产技术、油气井分布式光纤监测解释及智能控制技术、智慧油田开发技术等为重点开展前沿理论及技术应用研究,利用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高新技术,结合智能监测分析方法,提升油气开发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油气高效、安全开发运行的技术研发与设备保障,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能源生产安全增效。

  • 郭建春

    郭建春

    中心首席科学家

    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藏增产理论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王新新

    王新新

    中心首席科学家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气体放电的相似性、脉冲功率技术。
  • 卢聪

    卢聪

    中心主任

    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藏增产理论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下属研究所

01

油气增产新技术研究所

研究所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以脉冲功率技术为核心,以水中放电冲击波增产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积极探索脉冲功率技术在油气生产领域的新应用,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油气增产新技术研发团队。预期以放电冲击波油气增产为核心业务,油气生产领域多项业务并行发展。


【了解更多详情】

02

油气新能源应用研究所

研究所融合新能源行业和油气行业的技术和资源,面向油气行业开展新能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致力于在氢气、CCUS、光热、节能方面、能源监控系统、碳排放核查核算等领域开展技术孵化。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提下,提供“源网荷储氢碳”多能互补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工程服务,推动油气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了解更多详情】

核心技术/产品

放电等离子体冲击波技术(DPS)


  • 利用装置在井下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和强冲击波

  • 清除储层和井筒污垢堵塞、破裂岩石产生新裂缝

  • 达到改造储层特性,达到增产效果


研发产品:等离子体冲击波放电装置

  • 工作电压可达30kV,快速充放电(小电容,<1kJ能量,单次充放电<2秒)

  • 清除储层和井筒污垢堵塞、破裂岩石产生新裂缝

5

*研发团队:油气增产新技术研究所

油气工程与储能耦合创新技术


  • 钻井平台柴储微电网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柴发油耗,减少一台柴发配置

  • 试修井平台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节油减排,解决夜间噪声扰民

  • 电动压裂平台与电化学储能安全耦合技术:保障压裂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 石油工程和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研发:保障系统生产稳定,降低整体能耗

  • 油气生产平台储能技术应用:储能与光伏结合,降低能耗,实现油气零碳低碳生产

图层 12


*研发团队:油气新能源应用研究所

应用案例

  • 中石油川庆钻探柴储微电网系统

    将MW级储能系统的接入柴油发电机供电系统,通过对储能充放电时机、充放电功率大小的控制,进而影响柴发的输出功率,使其运行在最佳效率区间,实现节油、降碳、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该应用的核心是柴发和储能间协调控制算法、与钻井平台结合的系统集成、安全保障系统研发。

    图片21

    图:中石油川庆钻探钻机平台储能技术创断应用

  • 电脉冲复合酸化增注降压技术应用

    2022年,电脉冲复合酸化增注降压技术在长庆油田进行了2口注水井的生产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电脉冲放电施工复合酸化解堵,两口井平均日增注16.5m3,注水压力平均降低3.6MPa。

    6_副本

    图:电脉冲复合酸化增注降压技术在长庆油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