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2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蜀ICP备2021021266-1
科技创新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导航菜单
中心在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致力于为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在双碳目标研判、发展路径规划、能源转型、碳治理与碳资产管理以等领域提供政策咨询与科技服务,聚集了院士、长江学者等在内的多位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持续为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开展双碳相关信息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城市与区域低碳转型研究所
研究所围绕我国各省、市及区(县)制定低碳转型发展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的政策要求,持续为20多个城市与区域的政府部门和能源企业在双碳目标研判、发展路径规划、能源转型与可再生电力规划以及二氧化碳实时监测等领域提供政策咨询和科技服务,有效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信息管理技术研究所
研究所充分整合清华大学在碳中和治理科学和支撑技术研究领域的人才优势和社会资源,面向绿色低碳新型能源体系和提升出口企业产品绿色竞争力的核心需求,应用衔接国际的先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设“虚拟电厂”及“碳监测服务”两大核心系统有机融合的“电碳”一体化系统,提升城市能源双碳数字化治理能力,深度服务“双碳”效果与潜力评估,支撑外向型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助力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城市。
区域双碳发展路径规划与碳计量技术
建立全国30个省份、多能源品种、多时间尺度精细刻画的能源供需系统优化模型,提出满足国家双碳目标、能源供应安全要求、全国一盘棋下的经济性最优的能源调度方案,及各区域的双碳规划路径
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方法构建经济-能源-碳排放耦合模型,提出不同情景下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以及与时间表相一致的路线图、施工图
建立了长时间尺度的、区域内的、考虑多种发电技术的典型日小时级电力供应规划优化模型,用于研究分析城市及区域电力行业中长期发展中的技术选项和重要决策问题,为提高能源规划的时间分辨率和技术精度提供方法和途径
建立了兼顾公平、效率、可持续、可行性和差异性原则,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能源碳排放现状,资源禀赋特点,重点项目情况等关键因素的地方降碳目标分解模型,为地方制定科学可行的碳强度降低率目标分解方案提供技术保障
研发形成了大截面、秒级、超高精度的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实时监测技术,可用于监测火电机组等固定排放源的实时碳排放,帮助企业实时跟踪自身碳排放量,实现“能碳”双控,为地方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图:双碳目标下全国一盘棋分区域碳排放趋势
图:某城市双碳发展路径情景分析及分领域碳排放减排贡献分析
图:2060年某省典型日小时级碳中和电力系统优化结果
图:固定源碳排放量高精度实时监测技术
*研发团队:城市与区域低碳转型研究所
城市级电碳一体化数字平台技术
深度融合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集“能-碳”数据监测、数据整合、诊断分析、科学预测、安全流转、精准控制、智能优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体系
平台依托物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高效安全的云管边端协同控制管理
平台耦合自主研发、学界业界认可的核算、开发、预测、优化方法学及计量监测技术装备,内嵌实时更新的能耗、碳排(汇)、碳足迹数据库
研发产品:城市级电碳一体化平台
有机融合电力双碳管理需求,打造低碳城市治理电碳一体化系统。电力方面,提出政府-电网-企业协同的城市级虚拟电厂模式,以保障电力安全为基础,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带动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双碳方面,针对政府治碳、企业管碳、出口限碳核心需求,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精准监测发电、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碳排放和林业草原碳汇为核心,构筑碳排放监测管理体系;通过共用物联与数据中台,实现电碳大数据深度耦合与拓展应用,为电力碳足迹溯源、绿证与碳市场联动提供综合支支撑。
图:虚拟电厂模式与架构
图:区域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体系
图:碳汇资产开发管理信息化系统
图:城市级电碳一体化平台
*研发团队:碳中和信息管理技术研究所